牙胶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牙胶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傣族结婚习俗看点独特的婚俗震撼的民族风情-【新闻】

发布时间:2021-04-05 20:12:30 阅读: 来源:牙胶厂家

wed114结婚网为大家带来傣族结婚习俗看点,独特的婚俗震撼的民族风情绝对让你回味无穷。

傣族,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,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。它是一个信仰着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的民族,更是一个以泼水节闻名于世的民族。

长毯围腰 求爱标志

在云南德宏的傣族小伙子们有一种奇特的求偶方式,无论春夏秋冬,小伙子们如果想找情侣,他们就会拿一条宽大的毛毯把自己连头带身都裹起来,只露出两只眼睛,然后站在大路边,等待姑娘的到来,这也是未婚小伙子们的临时标志。而没有对象姑娘则会穿浅色大襟短衫、长裤,身束小围腰。小伙子只要看到这样打扮的姑娘经过,都会上前说话求爱,如果姑娘们看上了小伙子,小伙子就会取下身上的毛毯,拉上姑娘的手离开大路去幽会。

傣家串姑娘 小伙子楼下诉爱意

串姑娘,傣语叫做“邀少”,是小伙子主动追求姑娘的主要方式。每当夜幕降临,未婚的小伙子则会换上干净衣服,披上毯子,怀揣手电筒,握竹筇或琴,三五相约,去寻姑娘谈心。对本寨姑娘无意的小伙子,往往会穿越田野,到外寨去寻意中人。串姑娘的小伙子一般不冒然登楼,只在姑娘的竹楼下吹竹或拉琴,用委婉的琴声倾诉爱慕之情,召唤姑娘下楼幽会。姑娘如果有意与小伙子相会,便会收拾打扮一番走下竹楼与小伙子相见,若想与小伙子进一步交往,则会在父母进入卧室之后,邀请小伙子登楼,在火塘边倾心交谈。

幽会俊小伙 姑娘夜间“儒控”

傣族开门节之后的几个月,是小伙子串姑娘,姑娘借用纺场谈情说爱的最好时机。傣族姑娘们,一般不会主动到小伙子家中串访,她们寻求伴侣的方式,主要是借助夜间到寨场上纺线的机会与中意的小伙子幽会。这种方式,在傣语中称为“儒控”。“儒控”的姑娘在天黑前梳洗打扮好后端上纺车,带上两只竹凳到自己参与布置的场地上纺线。每位姑娘的长筒裙下都各藏一只凳子,以纺线为名招引小伙子。而欲串姑娘的小伙子们,见到寨场上的火光,也会梳洗打扮,披上毯子,带上手电,或吹竹或拉琴走进纺场。与纺线的姑娘们初次照面的小伙子,一进入纺场便打开手电筒,照射姑娘的脸。姑娘们半遮半掩,忸忸怩怩地让小伙子照来照去。小伙子看中某个姑娘以后,便会主动靠拢倾诉爱慕,而姑娘们若对小伙子有意,便会抽出筒裙遮掩的竹凳,让伙子坐在自己身边;如对来者无意,则任其挑逗也决不让坐,只是一个劲摇车纺线,对面前的小伙子熟视无睹。遭到冷遇的小伙子,便知趣地离开,重新找寻中意的姑娘。纺线的姑娘,一旦让某个小伙子坐在跟前,便会与之热情交谈,时而停住纺车,逗乐嬉戏。夜深人静之后,有情的男女便会合披一条毯子窃窃私语,直到黎明。

花包为媒 丢包传情

丢包,傣语称为“端麻管”,是集娱乐与传情求爱于一体的活动。西双版纳傣族青年的丢包活动,早在明代就已盛行。清代流官柯树勋还写了一首《抛球》诗:“时样衣衫趁体艳,绣球抛物早春天,邻家姊妹齐声贺,恰有多情美少年。” 描述昔日丢包活动的精彩场景。诗中的“抛球”,就是傣族青年男女借以传情求爱的丢包。丢包活动,现在仍很盛行,每当傣历新年(泼水节)来临之际,各村各寨的未婚女子,便会买来花布、丝线、花边,缝制花包(时下的花包,呈四角棱形,外皮用多色花布拼缝,内填棉子,角上缀有约五寸长短的丝线束或花边,然后安有一条一尺多长的提绳,供丢包时甩掷)。丢包之日,未婚男女都会在寨旁的草坪上或椿树下集中,分别列阵各站一边,含情脉脉地相互对视片刻后,姑娘们便会手握花包提绳轻甩几圈,再甩向小伙子。见花包飞来,小伙子则会争相抢接,接住的欢呼雀跃,接不住的便得给丢包的姑娘送些礼物或礼钱。小伙子得到花包后,也会仿效姑娘们的模样,轻甩几圈花包,再掷出,让女青年抢接。未接住包的姑娘,也得将一朵鲜花献给掷包的伙子。经过几番试探性的抛掷之后,心有灵犀的男女便会结对对丢。这时的花包已成为传递感情的使者,带着情与爱飞向对方。两人对丢一段时间以后,便会悄然离开丢包场所,隐于林木去幽会,最终成为情侣。

凤凰情书传情 互诉心语

凤凰情书,傣语称为“叁轰”或“叁诺列”,是一种古老而高雅的求爱书信。凤凰情书一名,得名于情书上需绘制栩栩如生的凤凰。传说是一对长期分居异地的傣族年轻夫妇首先使用的。那位傣族青年,婚后不久便要离开爱妻奔向远方。惜别时,妻子送丈夫一只很有灵性的鹦鹉,让丈夫用这只它来传递信息。丈夫离家之后,时时怀念妻子,便采来树叶,绘上一对交首金凤,并把思念之情以诗歌的形式写在树叶上,让鹦鹉带给爱妻。收到信的妻子也仿效丈夫的方法,在树叶上画上交首金凤写上对丈夫的思念。夫妻分别10年,来往情书不断,痴情不改。从此以后,傣族民间便有了凤凰情书这种传情求爱的形式。凤凰情书因出自一对对爱情忠贞不移的年轻夫妇之手,青年男女们都把它视为感情专一,爱情坚贞的象征,因此在民间十分盛行,并留下了不少动人的情诗,在傣族青年们中产生过深远影响,昔日的傣族男女青年都以能写、能唱凤凰情书(诗)为荣。但这种求婚形式现在已很少有人采用,历史上曾流传过的一些优美的凤凰情书,已被当作优美的情歌,收入傣族民间文学史册。

“开门节”至“关门节”间 定婚期

傣族的婚礼,民间称为“金欠”,含结婚宴请之意。傣族的婚礼婚期只能定在每年的“开门节”至“关门节”(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以后,至次年九月十五日以前)这段时间,而婚礼则以给新人们祝福、拴线为主要内容。

新娘家成婚 竹楼上举行婚礼

成婚仪式在新娘家举行,这时女方家就要杀猪、杀鸡(有的人家还宰牛),备办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和寨内的父老乡亲。婚礼当日,女方家则会在堂屋内设置“茂欢”(直译为魂桌),摆上一至三张蔑桌,用芭蕉叶铺面,上面摆一对煮熟的雌雄子鸡(雄子鸡用傣语称为“索累东”的芭蕉叶做成的叶帽罩盖)和用芭蕉叶盛装的糯米饭和米酒、舂盐棒、食盐、芭蕉、红布、白布、白线等物。做好举行婚礼的准备后,则由新娘的女友们陪伴新娘梳洗打扮,等待新郎登门。新郎则在自己家中梳洗更衣,在亲朋好友的陪同下,至新娘的竹楼上举行婚礼。

男右女左而跪 众人栓钱祝福

婚礼开始,主婚人在“茂欢”后的正中端坐,其他长者围桌而坐,新人按男右女左的位置面对主婚人而跪,亲友围于两旁。坐在“茂欢”跟前的人伸出右手搭在桌上,静听主婚人念诵祝词。主婚人则揭去盖在食物上的叶帽,先念祝词为新郎、新娘祝福:“今天是个美好、吉祥的日子,现在是一天中最好的时辰,你俩恩恩爱爱结成夫妻,金凤与铜凤结成一对,日子会幸福美好,愿生子会得子,盼生女会得女,祝福你们幸福美满,永不离分……”。念完祝词后,新郎、新娘各自从桌上揪下一团糯米饭,蘸点米酒、食盐、舂盐捧、芭蕉后摆在桌前。然后,主婚人拿一条长长的白线,从左至右缠在新娘、新郎的肩背,将白线两端搭在“茂欢”之上,表示将新人们的心拴在了一起。然后再拿两缕白线,分别缠在新郎、新娘的手腕上,表示祝愿新婚夫妇百年好合,无灾无难。最后,在座的长者也各拿两缕白线,分别拴在新郎、新娘手上,边拴线,边念些祝愿词……。拴完线后,婚仪基本结束,婚宴开始,新郎新娘向宾客敬酒致意。

结婚拴线之俗 傣家的唯美传说

婚礼上拴线,傣语称为“树欢”,意为拴魂,这千古之俗至今未改。关于拴线的来历,传说颇多,其中一种与婚姻有关。那是在很久以前,一位年幼的傣族公主不知为何,找到宫中一个少年奴仆询问:“你知道我长大以后会嫁给谁吗?”奴仆张口便答:“我就是你未来的丈夫”。公主怒起,将手中小刀甩向仆人,割破了仆人的额头,仆人也因此而被赶出王宫。但不知经过了多少周折,那位仆人成为了另一个王国的君王,并且和他曾经入宫为奴的那个王国联姻。在举行婚礼的那天,公主发现新郎额头上的伤疤,知道他就是当年被她用刀子划伤的仆人,悔恨万分。她当即表示:“愿与丈夫心相印、魂相依,永不分离。”并拿起一缕白线将两人之手挂在一起,表示永不分离。从此,傣家人便有了结婚拴线之俗。这就是傣族的风俗习惯,一个唯美浪漫的少数民族,一个让人看了就不会忘,想到会无限神往的少数民族!

西游斗游戏

8亿彩平台

天天爱闯关2内购版

超级三国志手游